家裡的毛孩們不斷出現前後腳搔抓耳朵、甩耳朵或摩擦耳朵時,表示耳道可能有發炎的狀況。寵樂動物醫院張軒祐獸醫師分享,耳疥蟲為接觸性傳染且具高度傳染力,雖然耳疥蟲主要棲息於耳道內,但仍可在外面環境短暫生存,因此可能間接傳染給共同生活者。
耳疥蟲是什麼?
耳疥蟲為一種體外寄生蟲屬於疥蟎蟲,具八隻腳的節肢動物,蟲體極小,肉眼幾乎無法直接看到(或許可見到移動的小白點),主要棲息於耳道內,以耳朵所分泌的油脂、耳垢作為營養來源。
耳疥蟲的生長週期約 3-4 週,從卵孵化、幼蟲到具有繁殖能力的成蟲僅需要 21-28 天,成蟲大約存活2個月,期間會大量繁殖。
耳疥蟲的傳染途徑與傳染對象
雖然耳疥蟲主要棲息於耳道內,但仍可在外面環境短暫生存,因此可能「間接」傳染給「共同生活者」,為接觸性傳染且具高度傳染力。常見間接傳染的途徑包含寢具、沙發、毛孩的玩具、毛巾、梳子,傳染對象包含狗、貓、兔子、人(極罕見但仍有機會);全年齡都會感染,但更常見於幼小動物、免疫能力較弱的動物。
感染耳疥蟲的典型症狀
- 搔抓耳朵周圍(#耳足反射)
- 不斷出現甩頭表現
- 耳部摩擦地面或硬質地
- 耳翼潮紅
- 多量的黑褐色耳垢、耳朵很髒、異味
- 耳朵周圍毛髮脫落
- 耳朵周圍或耳殼上有結痂的疹
- 耳血腫-若嚴重搔抓且未即時處置時會導致耳血腫
張軒祐獸醫師表示,造成外耳炎的因子很多(如:病原性的細菌黴菌與寄生蟲感染、過敏等),且表現出來的臨床症狀可能很相似,因此要診斷為耳疥蟲感染,必須以「看到蟲體本尊」作為診斷依據。
耳疥蟲的蟲體極小難以靠肉眼辨識,必須藉由一些診斷工具來檢查,像是使用耳道鏡,以探頭直接深入外耳道垂直部,若有感染則可見到滿佈爬行的白色蟲體;以及利用顯微鏡,將採樣棒沿著外耳道的耳道面刮取部分耳垢,將其至於玻片上以顯微鏡觀察,若有感染則可見到蟲體。
耳疥蟲的治療方法
斷糧
耳疥蟲的營養來源是耳道內的油脂、耳垢;因此清潔耳道就是治療的第一步!藉由持續清潔,減少耳垢及多餘的油脂量,讓耳疥蟲的營養來源喪失而無法好好存活,同時也可維持耳道乾淨並清除治療後死掉的蟲體。
殲滅
由於目前的治療藥物皆無法穿透蟲卵,所以都是以「殺死幼蟲及成蟲」為治療目標。而蟲體的成長期約莫三週,且成蟲存活期長達兩個月,因此治療上考量可能的空窗期階段,會建議至少治療一個月以上;配合回診檢查來決定是否治療成功且完成治療。
而治療藥物給予方式也很多元,可以分為針劑、口服及滴劑;獸醫師將根據毛孩的狀況(餵食配合度、體況等)來決定適合的治療方式。
控制戰情
耳疥蟲在耳道內爬行時,常常造成毛孩的異物及不適感,進而開始搔、抓、摩擦或踢耳朵的行為;而這樣就容易造成耳朵內外側及周圍皮膚受傷、感染、發炎。因此治療過程中有時也會需要合併使用一些含抗生素、消炎成分的藥物來控制感染、止癢及消炎。
張軒祐獸醫師表示,當毛孩出現任何搔抓行為,就診前要先做的第一步為「戴上頭套(伊莉莎白項圈)」,降低更多的受傷可能(包括耳朵周圍/臉部受傷、眼睛連帶抓到受傷、或因過度搔抓造成耳血管破裂導致耳血腫)。
至於預防耳疥蟲的方法,平時做好預防性驅蟲可以有效地降低耳疥蟲感染的風險,預防勝於治療,等到感染後再來治療除了看醫生要花錢外,也讓毛孩受苦、飼主擔憂。若是毛孩感染耳疥蟲,治療期間需配合醫囑回診追蹤,評估治療效果與是否需要調整或結束療程。若有使用耳藥,必須依照醫囑給予,不可擅自停藥或自行給藥,以免亂用藥物下造成抗藥性的產生。
文/寵樂動物醫院張軒祐獸醫師、編輯&圖/闕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