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新店區安有隻幼貓疑似生病不動待在路邊,嘴巴有白黃色分泌物,懷疑有出現嘔吐、拉肚子的情況,新北市動保處接獲通報後派員救援,經醫療中心獸醫師吳明蓁檢查後發現小貓罹患傳染性疾病「貓瘟」,所幸經過治療後順利復原,後續由士林區一名飼主領養,獲得一個溫暖的新家。
貓瘟是什麼?
貓瘟(Feline Panleukopenia)又稱貓泛白細胞減少症或者貓傳染性腸炎,是由貓泛白細胞減少症病毒(FPV)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屬細小病毒科,是貓咪最為嚴重的傳染病。
貓瘟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的貓群,尤以 3~5 個月的幼貓最易感染。1歲以下的貓咪感染發病後死亡率可達 50%以上,5 月齡以下的幼貓感染發病後死亡率高達 80%以上,因此貓瘟又稱為幼貓殺手。
貓瘟傳染性強,多在春季爆發
貓瘟主要通過患病貓的唾液、糞便、尿液、嘔吐物、眼鼻分泌物傳染、以及已經康復但是仍然帶有病毒的貓,也能通過跳蚤、蜱蟲等吸血的寄生蟲傳播,懷孕的母貓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導致胎兒流產、畸形或者死胎。
貓瘟是一種傳染力極強的傳染病,當貓群中有一隻貓感染,容易使其他貓在短時間內集體染病。貓瘟在不同體質和年齡的貓咪,所表現出的症狀也有所不同。
貓瘟常見的症狀
- 脫水
- 發高燒
- 低體溫
- 劇烈口渴
- 體重過輕
- 腹瀉(腥臭或血便)
- 精神不濟
- 流涎症
由於貓瘟有潛伏期,有時候快篩試驗並不是100%準確,若是觀察到家裡的貓咪疑似感染貓瘟,需要密切注意病程;若是貓咪確診,要與家中其他貓進行隔離。由於目前尚未有任何藥物可治癒或抑制貓瘟,通常獸醫師會採取支持療法。

動保處獸醫師李建沛表示,貓瘟是由貓小病毒所引起的傳染病,主要是經由接觸生病貓咪的排泄物而感染,在年幼的貓咪有高度的傳染性及高機率的致死性,且因為病毒的潛伏期不穩定,常在臨床症狀出現時就病發重症感染,因此有貓咪的頭號殺手之稱,且會因免疫力下降而引發其他疾病。
近期發現若小貓併發呼吸道疾病感染,則會誘發假性厭食症危及生命安全,所以定期的為家中愛貓施打核心疫苗來防制貓瘟的感染是很必要的,幸好這隻小暹羅貓因為治療及時與志工細心的灌食照顧,才救回了小貓的性命,目前小貓已恢復健康並找到幸福溫暖的家。
動保員楊蟬薇表示,小暹羅貓剛到醫療中心時,雖然又吐又拉沒有食欲,但用針筒餵肉泥時仍會賣力的吞食,在打了幾天點滴及按時服用藥物後,體力及精神已恢復不少並且會開始在籠子裡走來走去了。
陳姓志工表示,在哺哺治療期間我每天都去醫療中心陪牠,幫牠灌食及清潔身體,看著牠從虛弱中到恢復活力的歷程真是讓人鼻酸,聽主人說哺哺現在每天跳上跳下成了家中的小霸王了,真高興牠能戰勝病魔恢復了小貓該有的生命光彩。
文、圖/闕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