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節節攀升,蚊蟲、跳蚤、壁蝨等寄生蟲也紛紛出沒,不只讓毛孩不停搔癢,更可能引發嚴重甚至致命的健康問題,例如透過蚊子傳播的心絲蟲,以及壁蝨帶來的犬艾利希體病、焦蟲症等,都是飼主不可輕忽的隱憂。不僅如此,市面上標示「寵物友善」的殺蟲劑,若未慎選,也可能成為誤傷毛孩的隱形殺手。
因此,無論家中毛孩是小型犬、大型犬,還是貓狗共養的大家庭,規律、正確的驅蟲保健,也是每位飼主的必修課。
體內驅蟲:從 2 週齡開始,全年不中斷
針對毛孩腸道中的蛔蟲、鉤蟲等寄生蟲,以及經蚊子傳播、可能致命的心絲蟲,通常使用口服藥物進行體內驅蟲。
• 一般腸道蟲建議從幼犬 2 週齡開始施行,之後每三個月驅蟲一次。
• 心絲蟲則需更為謹慎,從幼犬 6 週大起,每月施打一次心絲蟲預防藥,且全年不中斷,尤其台灣屬亞熱帶氣候,蚊蟲全年皆可能出沒,千萬別以為只有夏天才要預防!
體外驅蟲:春夏加強防護,全年定期進行
針對跳蚤、壁蝨等體外寄生蟲,飼主可以選擇滴劑、口服藥或驅蟲項圈等方式,一般建議每月一次,尤其在春夏高風險季節,務必加強防護。
若家中有草地、陽台植栽或經常帶毛孩外出公園、山區散步,則建議全年定期驅蟲。別小看小小跳蚤,一旦繁殖開來,不只環境難清理,也可能造成毛孩皮膚病甚至貧血。

貓狗共養特別留意:驅蟲藥成分恐致命
許多飼主在貓狗共養環境下會共用驅蟲藥,卻忽略不同物種對成分的耐受度差異極大。最常見的例子是犬用滴劑中常含的百滅寧(Permethrin),對狗狗雖安全,卻對貓咪有劇毒性,哪怕只是貓咪舔到剛使用完滴劑的狗狗毛皮,也可能引發神經中毒,嚴重甚至危及生命。
使用時請務必注意:
• 購買驅蟲產品時,確認標示、來源與適用對象。
• 狗狗驅蟲後,至少隔離 4–6 小時再讓貓咪靠近。
• 一旦頻繁出現流口水、顫抖、癱軟等異常症狀,務必立即送醫,切勿延誤黃金治療時間。
驅蟲做對了,才能陪毛孩健康過每一個夏天。
定期驅蟲,不只是預防寄生蟲,更是守護毛孩健康的第一步!只要飼主多用一些心,就能讓毛孩少一點風險、多一點安心,從現在開始行動,讓你的毛孩不再成為蚊蟲的目標,一起健康快樂地迎接每一天。
文/PFI美國寵物食品協會
編輯/闕雁琳、圖/Cher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