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突然愛喝水是腎臟警訊!  2常見症狀常被飼主忽略

許多飼主以為「貓咪多喝水、多尿」是健康的表現,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看到毛孩主動補水反而覺得安心,卻忽略了這可能是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警訊之一。這種疾病早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誤解為正常生理反應,從而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根據台灣貓科醫學會過去調查指出,高達九成的飼主對貓咪慢性腎病的症狀認識不足,甚至有六成飼主誤以為「喝水變多、多尿」是好現象,顯示慢性腎病雖常見,卻極易被忽略。

許多飼主以為「貓咪多喝水、多尿」是健康的表現,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看到毛孩主動補水反而覺得安心,卻忽略了這可能是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警訊之一。這種疾病早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誤解為正常生理反應,從而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根據台灣貓科醫學會過去調查指出,高達九成的飼主對貓咪慢性腎病的症狀認識不足,甚至有六成飼主誤以為「喝水變多、多尿」是好現象,顯示慢性腎病雖常見,卻極易被忽略。

多喝水不一定是「變健康」的指標

貓咪本性不愛喝水,當牠突然變得愛喝水、排尿頻率增加,絕非是大眾認為的「多喝水促進身體健康」,反而可能是腎臟無法有效濃縮尿液的警訊。在臨床上,慢性腎病是老年貓常見的致命疾病之一,15 歲以上的貓咪約有 20% 至 50% 會出現腎功能退化,而根據北市動保處與台大獸醫學院的最新研究,慢性腎病連年高居家貓死因前兩名,可見其嚴重性。更可怕的是,慢性腎病在早期幾乎無明顯症狀,常常等到貓咪食慾變差、體重下降或出現頻繁嘔吐等嚴重異常時才被發現,此時腎功能可能早已損失超過七成。

老化與水分不足是兩大致病主因

慢性腎病屬於不可逆的漸進式疾病,其主因包括老化、水分不足、基因遺傳(如多囊腎病)、感染與毒素暴露等,若再加上貓咪本身對病痛極具忍耐力,不容易表現出不適,將使病徵更難被察覺。因此獸醫建議所有年齡層的貓咪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健檢,七歲以上熟齡貓更應將健檢頻率提升至每半年一次,搭配血液、尿液與血壓檢查,才能及早發現與治療。

許多飼主以為「貓咪多喝水、多尿」是健康的表現,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看到毛孩主動補水反而覺得安心,卻忽略了這可能是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警訊之一。這種疾病早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誤解為正常生理反應,從而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根據台灣貓科醫學會過去調查指出,高達九成的飼主對貓咪慢性腎病的症狀認識不足,甚至有六成飼主誤以為「喝水變多、多尿」是好現象,顯示慢性腎病雖常見,卻極易被忽略。

慢性腎病的四期與照護重點

慢性腎病分為四期,從幾乎無症狀的第一期,到末期明顯的虛弱、厭食與嘔吐,病程發展雖緩慢但不可逆。第一、二期若能及早發現並調整飲食與生活方式,例如更換為低蛋白、高生物價蛋白質、低磷的腎臟處方飼料,並攝取足夠水分,有助於延緩病情惡化;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飼主誤以為只要餵食處方飼料,疾病就會好轉,事實上,腎臟處方飼料並不含藥效,只能透過營養設計減輕腎臟負擔,因此仍需配合獸醫治療。第三期開始則需搭配藥物與皮下輸液輔助排毒,末期則需進行安寧照護與緩解症狀治療。

貓咪日常飲水量與正確補水方式

維持良好的水分攝取是預防與照護腎病貓的關鍵,以每日 60ml/kg 為標準,體重 5 公斤的貓應攝取約 300ml 的水。若食物含水量高,可作為水分來源之一,貓咪的飲水需求則相對降低;反之,以乾糧為主食的貓咪,需額外補充更多水分,飼主可透過使用循環飲水機、在食物中添加少許水分、家中多處設水碗等方式,提升貓咪飲水意願。

貓咪非常能夠隱忍疼痛,許多飼主即便每日與貓為伴,也可能沒有發現牠們漸漸異常的行為變化,如睡眠時間變長、變得不愛互動、食慾下降或體重減輕等,唯有透過定期健檢與高度警覺,才能及早察覺慢性腎病的蛛絲馬跡。當你發現貓咪突然大量喝水,為牠終於願意補水而開心之餘,記得冷靜記下飲水量與排尿狀況,出現異常時應儘速諮詢獸醫,守護喵主子的腎臟健康。

文/PFI美國寵物食品協會

編輯/闕雁琳、圖/Cheryl

曬毛孩小天地,前往 facebook 臉書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