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鮮食跟VS飼料哪個好? 兩者選擇背後的差異性

許多飼主習慣親手為毛孩製作鮮食,希望以天然食材取代工廠製造的飼料,讓貓狗吃得更健康;同時,市場上也有許多飼主會選擇經過嚴格檢驗與營養設計的科學化寵物食品。兩種選擇背後,都出於飼主對毛孩健康的重視,但兩者在營養均衡與食品安全性上,存在一些值得我們思考的差異。

許多飼主習慣親手為毛孩製作鮮食,希望以天然食材取代工廠製造的飼料,讓貓狗吃得更健康;同時,市場上也有許多飼主會選擇經過嚴格檢驗與營養設計的科學化寵物食品。兩種選擇背後,都出於飼主對毛孩健康的重視,但兩者在營養均衡與食品安全性上,存在一些值得我們思考的差異。

自製鮮食的魅力與挑戰

首先,自製鮮食的最大優勢在於「天然可控」—飼主可以親自挑選新鮮肉類、蔬菜與碳水化合物,避開防腐劑、食用色素等人工添加物,且能依毛孩口味調整菜單。而部分貓狗在轉換飲食後,確實會出現毛質亮麗、食慾提升等正向變化。

然而,根據多項國外研究發現,有超過七成以上的自製貓狗食譜未能達到完整營養標準,例如缺乏鋅、維生素 D、鐵等關鍵營養素;由於貓狗的營養需求精確且容錯率低,若未經獸醫或營養師設計,長期餵食不均衡的配方,則可能導致貧血、骨骼發育不良或免疫力下降等健康問題。

許多飼主習慣親手為毛孩製作鮮食,希望以天然食材取代工廠製造的飼料,讓貓狗吃得更健康;同時,市場上也有許多飼主會選擇經過嚴格檢驗與營養設計的科學化寵物食品。兩種選擇背後,都出於飼主對毛孩健康的重視,但兩者在營養均衡與食品安全性上,存在一些值得我們思考的差異。

科學化寵物食品的優勢與誤解

而市售的寵物食品可能被誤以為是「加工、人工的」,但其實背後擁有一套標準化且受安全監控的生產過程。

以美國為例,市售犬貓食品必須符合 AAFCO(美國飼料品管協會)制定的營養標準,並由 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DA(美國農業部)共同監督原料與製程安全,確保每一批產品都在營養含量、重金屬殘留、微生物檢驗等方面達到最佳水準。

此外,科學化配方不僅會依據犬貓不同年齡、體型與健康狀況調整營養成分比例,還會進行長期研究來檢驗配方的吸收率與安全性;當然,部分飼主仍會擔心加工過程可能影響食材營養,但現今的食品製造技術已能在高溫殺菌與營養保留之間取得平衡,以確保最終配方有符合完整營養標準。

如何在「天然」與「科學」間取得平衡

自製鮮食與科學化飼料並非相互對立,若飼主具備足夠的專業營養知識、能與獸醫或營養師合作設計食譜並定期監測毛孩健康,自製鮮食同樣可成為毛孩健康的飲食選項;但若缺乏精準配方設計、製造工具或時間進行營養分析,選擇經過國際機構嚴格把關或通過營養標準檢驗的寵物食品,也是健康、安全且可維持長期穩定的最佳選項,因為對貓狗而言,「天然」不一定等於「均衡」,真正的健康是來自營養成分完整、比例正確、品質穩定的飲食。

自製鮮食展現了飼主對毛孩飲食的用心,且食材與製程的可控性對於飼主來說也相對放心,但若缺乏科學依據與安全監控,有可能造成營養缺口;科學化寵物食品則以標準化流程與專業檢驗,確保每一口擁有均衡營養與安全性。在兩者之間找到最適合自己與毛孩的選項,並以毛孩營養需求作為選擇指標,才是真正為牠著想。

文/PFI美國寵物食品協會

編輯/闕雁琳、圖/Cheryl

曬毛孩小天地,前往 facebook 臉書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