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侏儒河馬Thabo離世 來台近4個月「小傷口感染」食物碰到藥就拒吃

台北市立動物園去年 (2024) 11 月 19 日迎來遠從新加坡動物園到來的雄性侏儒河馬「Thabo(湯包)」,來台近 4 個月於 3 月 10 凌晨 4 點 22 分經獸醫確診判定死亡。病理解剖顯示,Thabo 營養不良加上循環障礙、感染,導致健康狀況每況愈下。

台北市立動物園去年 (2024) 11 月 19 日迎來遠從新加坡動物園到來的雄性侏儒河馬「Thabo(湯包)」,來台近 4 個月於 3 月 10 凌晨 4 點 22 分經獸醫確診判定死亡。病理解剖顯示,Thabo 營養不良加上循環障礙、感染,導致健康狀況每況愈下。

動物園表示,侏儒河馬 Thabo 於 2024 年 11 月自新加坡動物園來台,歷經 1 個月的檢疫期後來到非洲動物區,「Thabo 生性謹慎膽小又挑食,初來乍到,仰賴保育員們悉心照養,無論是食材或是互動減敏,一群奶爸們協助 Thabo 從陌生到熟悉,一切正逐漸步入軌道」。

台北市立動物園去年 (2024) 11 月 19 日迎來遠從新加坡動物園到來的雄性侏儒河馬「Thabo(湯包)」,來台近 4 個月於 3 月 10 凌晨 4 點 22 分經獸醫確診判定死亡。病理解剖顯示,Thabo 營養不良加上循環障礙、感染,導致健康狀況每況愈下。
侏儒河馬Thabo 於去年來到台北市立動物園。(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Thabo 右腳出現小傷口,食慾低落拒吃藥

保育員 2 月 11 日發現 Thabo 右腳側邊出現小傷口,照養團隊便開始積極地為 Thabo 投以口服藥,但牠總是怕藥味拒食,每日清創治療時亦閃躲害怕,後續身上仍出現多發腫包,只得持續密集清創,以及爲查明與確認原因的抽血檢視動物狀況。

為了讓 Thabo 早日康復,保育員採取了各種美味食材變化但 Thabo 的食慾卻不見起色,養分吸收不良,身體日漸虛弱,加上近月遇到北台灣數度起起伏伏的特急冬季寒流與日夜溫差大,讓從小適應新加坡穩定溫暖氣候的 Thabo 在治療過程雪上加霜。

Thabo 進食沒起色而持續的虛弱狀態,醫療照養團隊於 3 月 9 日開始安排緊急加護小組 24 小時照護,Thabo 血液監控數值持續不佳,白血球高、肌肉指數高、血糖低,後續肝腎指數亦上升,10 日凌晨於保育員、區長、獸醫及獸醫助理們陪伴下離世。

動物園聯繫大獸醫專業學院分子暨比較病理團隊協助解剖,綜整結果顯示 Thabo 的營養不良加上循環障礙、感染,導致健康狀況每況愈下,最終未能戰勝病情。

氣溫劇烈變化讓治療更艱難

台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台北市立動物園照養侏儒河馬已經有非常長的時間,目前全台灣總共個體 2 公 7 母,近親的關係嚴重,個體年齡逐漸老化,要維持侏儒河馬的族群勢必要跟其他國外單位、動物園合作,「湯包來到台北的時間點,包括牠在環境的適應、到了現場以後的狀況,有些部分是超乎我們過去的經驗」。

像是 Thabo 有一段時間不太願意下水,侏儒河馬如果沒有頻繁下水,皮膚就容易產生龜裂,「皮膚龜裂對我們來說可能看起來沒有什麼,但對動物來講可能讓他們產生小小的壓力」,加上 Thabo 經歷台灣有史以來最奇特、寒冷的冬天,這樣的天氣變化,對於長期生活在新加坡氣溫相對更溫暖的環境的個體來講,也是另外一種壓力。

曹先紹提到,Thabo 在 2 月初的時候腳上出現一個小傷口,會需要採血和投藥治療,因此保育員想方設法把藥藏在不同的食材裡面,「可是Thabo有個特質,牠只要發現某種食材被塞過藥,就開始不太要吃」,身體營養不足,壓力沒有被緩解加上又有感染,因此造成悲劇。

Thabo 拒絕曾與藥物有連結的所有食物

動物組組長吳立信表示,2 月初發現 Thabo 腳上有小傷口,當時北市動物園的獸醫有進行投藥,傷口起初有好轉,直到狀況開始有點變化,北市動物園有即時聯繫新加坡動物園,可能因為時間關係,並沒有取得太多的消息,不過動物園的獸醫師仍持續為 Thabo 進行醫療和投藥,「我們換了新多食材去嘗試讓動物食用藥物,從一開始給蘋果會願意吃、非常喜歡吃,到後來 Thabo 只要一碰到蘋果,牠連有沒有藥都不願意接受。」Thabo 會把所有食物咬開,確定裡面沒有藥之後才會去碰其中一兩樣食材,只要曾經跟藥物有連結的食物完全不碰,保育員到後來必須將所有食物攤開,觀察 Thabo 願意吃哪些食材再去增加該食材的數量,試圖維持 Thabo 的進食意願。

台北市立動物園去年 (2024) 11 月 19 日迎來遠從新加坡動物園到來的雄性侏儒河馬「Thabo(湯包)」,來台近 4 個月於 3 月 10 凌晨 4 點 22 分經獸醫確診判定死亡。病理解剖顯示,Thabo 營養不良加上循環障礙、感染,導致健康狀況每況愈下。
病理結果顯示 Thabo 的營養不良加上循環障礙、感染,導致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至於動物個體開始不願意吃東西時能否給以輸液幫牠們補充營養?曹先紹解釋,坦白講非常困難,如果這個個體是很緊張的,動物不像人類能每隔 2 個小時採個血,追蹤血糖的變化,採血對動物來說會造成壓力,且像大象、犀牛、侏儒河馬等,牠們的皮非常厚,要想做醫療就很難,如果這隻個體個性非常容易緊張,一旦採取比較強制的醫療手段,後面的風險也是一樣很高。

動物園表示,侏儒河馬的血緣交換是歷經多時的期盼,面對動物的驟逝感到無比難過。在全球物種整合保育的趨勢下,在地域內與域外機構間的合作(如保護區與動物園或保育中心),或域外動物園、保育機構間的保種行動,為維持動物族群健康與遺傳多樣性,尤其在全球瀕危物種的保育合作上,動物們的調度與照養仍會進行。

文、圖/闕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