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牠沒事,其實早有徵兆!做好「1要點」是毛孩長壽關鍵

越來越多人把毛孩當成真正的家人,吃得講究、睡得舒服、玩具一堆不說,甚至還有專屬推車、床鋪、攝影機。但說到「預防醫學」,是不是還覺得離自己很遠?其實很多毛孩生病時,身體很早就出現症狀,如果能早點發現、及早處理,可能可以減少經歷辛苦又昂貴的治療過程。與其等生病了才手忙腳亂,不如把健檢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讓毛孩健健康康地陪你更久。

越來越多人把毛孩當成真正的家人,吃得講究、睡得舒服、玩具一堆不說,甚至還有專屬推車、床鋪、攝影機。但說到「預防醫學」,是不是還覺得離自己很遠?其實很多毛孩生病時,身體很早就出現症狀,如果能早點發現、及早處理,可能可以減少經歷辛苦又昂貴的治療過程。與其等生病了才手忙腳亂,不如把健檢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讓毛孩健健康康地陪你更久。

貓不是小狗!牠們的表現方式你真的看懂了嗎?

說到「早點發現問題」,就不得不提貓咪的超強隱藏術,牠們不舒服的時候,常常不會明顯表現出來,不像狗狗會垂頭喪氣、走路無力,貓咪可能只是突然變得比較安靜、不太動、喝水變多或黏人一點,很多人都以為只是「牠今天比較慵懶」,後來才發現是腎臟、泌尿或內分泌出狀況。

越來越多人把毛孩當成真正的家人,吃得講究、睡得舒服、玩具一堆不說,甚至還有專屬推車、床鋪、攝影機。但說到「預防醫學」,是不是還覺得離自己很遠?其實很多毛孩生病時,身體很早就出現症狀,如果能早點發現、及早處理,可能可以減少經歷辛苦又昂貴的治療過程。與其等生病了才手忙腳亂,不如把健檢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讓毛孩健健康康地陪你更久。

健檢是延長陪伴的好方法

那要怎麼及早發現問題呢?記得定期做健檢!現在的毛孩越來越長壽,心臟病、腎臟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發生的機率也跟著提高了。可怕的是,這些疾病一開始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問題時,常常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時機,而養成定期健檢的好習慣,就有機會及早發現疾病並控制症狀,甚至改善。

健檢的頻率應該如何設定?根據毛孩的年齡與健康狀況,可以進行以下規劃:

  • 幼犬、幼貓:建議每半年檢查一次
  • 成年犬貓:每 1 至 2 年檢查
  • 高齡毛孩:每半年進行一次完整評估

健檢不一定要貴,重點是做「對的檢查」

犬貓醫療不像人類有健保機制,許多飼主一聽到「寵物健檢」就怕荷包大失血,但其實不必每次都花大錢!依照毛孩的年齡、身體狀況與獸醫師討論並量身訂做健檢項目,像是基本的血檢、尿檢、心音聽診,甚至只是一個全面的體格評估,就能掌握很多關鍵資訊。

對於怕看醫生的毛孩,也可以先跟獸醫討論怎麼降低恐懼感,比如透過行為訓練或輕微鎮定,讓健檢變得沒那麼可怕。

小症狀別忽略,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訊號

除了定期檢查之外,平常觀察也很重要。毛孩不懂得表達身體不適,像狗狗牙痛也會照常吃東西,等發現時可能已經牙根發炎流膿;高齡毛孩活動力變差,可能不是懶惰,而是肌肉流失、關節退化;還有最常被忽略的肥胖問題,容易導致糖尿病、心臟病、關節炎等,看起來不嚴重的小症狀,背後隱藏著不可忽略的健康資訊,因此飼主平時應多觀察寵物的生活習慣與身體狀況,任何小改變都可能導致大問題。

照顧毛孩不只是餵飽牠、陪牠玩,還要幫牠顧好健康。預防醫學不是醫學專業才需要懂,而是每個愛牠的你都能做到的事。飼主只要平時多留心、定期安排檢查,就有機會為毛孩減少嚴重疾病發生的可能。

愛要及時,守護毛孩健康更要及時,把健檢變成和毛孩之間的默契,讓牠再多陪我們好幾年,如果飼主還沒開始幫毛孩安排健檢,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文/PFI美國寵物食品協會

編輯/闕雁琳、圖/Cheryl